从5月形成选拔少数优秀本科生进行资助的构想,3个月后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开始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评审。
近日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北京、合肥两地举行了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(下称“青年学生项目”)评审会议,对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八所试点高校的优秀本科生申请人进行了面试考察。
“我8月初才接到学校参加项目申请的通知,月底就去评审了,总体感觉就像以前在学校自己项目申请汇报一样。”本次参加评审的清华大学学生李子曦对第一财经表示。作为清华大学第一届“强基”计划本科生,已经大四的李子曦这次申报的项目是围绕山洪预报预警相关的研究,“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也能进一步推动在本科期间的科学探究,早一点接触相关的科研项目。”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窦贤康谈到,青年学生项目是今年新设立的项目,他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不断提高评审质量,把真正优秀的青年学生选出来。
“推荐+评审”
作为资助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形成了包括多种项目类型的资助格局。不过, 不管是杰青、青基还是面上的项目,基本都和本科生无缘。人才资助端口前置,是国自然基金委今年的一大改革。
2023年5月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形成设立青年学生项目的初步构想。今年6月,窦贤康带队先后前往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调研。调研结果显示,各大高校确实存在一些学有余力,又有科研兴趣和天赋的本科生。接着在7月,青年学生项目正式启动,组织试点高校推荐申请。8月,组织会议评审择优遴选。
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罗毅看来,他原以为青年学生项目即使推进顺利,项目最早也得明年才能启动,没想到不到3个月的时间,就作为评审专家来和这些优秀学子们交流了。
“我们计划在一些高校进行试点,选拔少数优秀本科生进行资助。我们不需要这些本科生像申请杰青一样陈述科研成果,而是把他们组织起来,进行交互式讨论。同时,让新当选的杰青担任评委,跟拟选拔的本科生们探讨科学问题,看他们的科学基础知识是否扎实,对科学是否有热情,这些都是做科研必不可少的素质。此外,我们还要为他们提供参加一些综合性的高端青年科学家论坛的机会。”窦贤康此前透露。
在李子曦看来,这次的评审和他往年参加的一些校内项目流程相差不大,和他一起前来参评的清华学子一共有20人左右。
“我一共作了8分钟的陈述,大概回答了评审专家们17分钟的问题,他们问了我10个问题左右,既有宏观一点的问题,比如科研的方向或者将来的计划,也有一些关于专业方面的讨论。”李子曦说。
和杰青、优青那样写完本子还要答辩不同,对于本科生的资助,青年学生项目